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- 新闻动态 - 每周能源新闻
[11/02]全球最大光储一体化项目开工,我国首个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年产量突破150万吨
作者:张淑欣 来源: 日期:2025-11-03 访问量:

全球最大光储一体化项目开工,我国首个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年产量突破150万吨

(2025/10/27—2025/11/02)

作者:张淑欣(编写)

国际能源新闻

1. 全球最大光储一体化项目开工

近日,全球首个、规模最大的太阳能发电与储能一体化项目完成奠基仪式。该项目由“马斯达尔”和阿联酋水电公司联合开发,装机容量5.2GW、储能19GWh,总投资超220亿迪拉姆(约426.56亿元人民币),预计2027年投运,可创造约1万个就业岗位,每年减少约57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。项目采用人工智能预测系统、虚拟电厂及智能电网技术,实现1GW清洁电力全天候供应。据悉,该项目整个工程分为南北两个区块,中国电建负责其中北侧区块,包括2.1GW光伏和7.6GWh储能。南侧区块由另一家国际公司承建。

项目奠基仪式合影(图片来源:人民网)

2. 美国制裁俄罗斯石油巨头施压印度

近日,美国政府对俄罗斯主要石油企业实施新一轮制裁,此举对大量进口俄罗斯原油的印度构成直接压力,迫使印度重新评估其能源安全战略以应对潜在风险。若与相关俄罗斯石油公司有业务往来的印度炼油厂、金融机构及航运企业未能在11月21日前终止合作,将有可能面临美国的二次制裁。该期限为印度相关企业的业务转型划出明确时间红线,也为其能源供应链带来严峻挑战。

此前,美方已就印度采购俄罗斯石油问题采取过贸易举措。今年8月,美国宣布对部分印度输美商品加征50%关税,以此向印度施压。近期美方曾公开表示印度将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,但印方未予直接回应。印度外交部在10月17日发表声明,重申其能源政策的核心目标是“维持能源价格稳定”,并将“持续推进能源采购多元化”。该表态显示出印度在平衡外部压力与国内能源安全之间的灵活立场。

3. 英国 11 亿英镑海上风电资金引争议

近日,英国政府宣布将每年拨款11亿英镑用于支持海上风电新项目建设,其中约9亿英镑将用于固定式海上风电项目,其余1.8亿英镑用于浮动式海上风电开发。然而,该预算规模引发能源行业普遍质疑,不少专家指出,要实现该国2030年电力系统完全脱碳的目标,年度资金需求应接近20亿英镑。

相关机构指出,当前预算仅能覆盖已获规划许可的20吉瓦海上风电项目中约四分之一。现有资金规模难以最大化吸引对新建海上风电场的投资。2024年,可再生能源已占英国电力结构的约50%,其中风电贡献了30%,首次超过天然气发电。尽管清洁电力进展显著,但要实现2030年全清洁供电目标,英国仍需在风电、太阳能等领域进一步扩大投资。

面对外界质疑,英国政府回应称,此次预算已体现对海上风电的“财政大力支持”,并透露若具备条件的优质项目数量充足,最终拨款额度可能高于目前公布的11亿英镑。为吸引投资并降低成本,海上风电项目合同期限也将从15年延长至20年。

国内能源新闻

1. 我国首个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年产量突破150万吨

我国首个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——新疆吉木萨尔页岩油示范区,今年产量实现历史性突破。截至10月29日,示范区今年累计产量已突破150万吨,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。这标志着我国页岩油开发从技术探索迈向规模化、稳定产出的新阶段。

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的吉木萨尔页岩油示范区,今年以来通过持续优化钻井、压裂等关键工艺,开发效率显著提升。新投井平均日产量达1360吨,完钻周期较原计划缩短10%。该示范区所在的新疆油田是新中国成立后发现的第一个大油田,页岩油资源量超过10亿吨,资源储量和开发规模均居国内前列。过去70年来,新疆油田已累计生产油气当量超过5.6亿吨。

准噶尔盆地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能源“聚宝盆”,目前已探明石油资源量达150亿吨、天然气资源量超6万亿立方米,丰富的资源储备为新疆油田持续扩大产能、优化能源结构提供了坚实保障。

新疆吉木萨尔页岩油示范区(图片来源:央视新闻)

2. 全球最大海上风电机组并网发电

10月29日,由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,在山东东营成功实现并网发电,刷新了全球已并网风机的单机容量与叶轮直径两项纪录,标志着我国在全球海上风电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占据领先地位。该机组在齿轮箱、发电机、电控系统等关键技术上的全面突破,彰显了我国在新能源领域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,为新质生产力注入了澎湃动能。

据悉,该海上风电机组在发电效率方面表现卓越。满负荷运行时,风轮每旋转一圈,即可产生62度清洁电能,在年平均风速10米/秒的条件下,单台机组年发电量可达1亿度,可满足5.5万户普通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,相当于节约标准煤3万余吨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万余吨,为我国风电向深远海挺进提供有力技术支撑。

3. 2030年我国绿氢产量可超300万吨,规模将达万亿元

在近日举行的2025中国氢能产业大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,我国绿氢产业正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,预计到2030年绿氢产量将突破300万吨,带动形成万亿元级市场,产业竞争力有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。

截至2024年底,全国绿氢产能已达12万吨,占全球总产能约50%;氢能生产侧和消费侧价格分别降至每公斤28元和48.6元,同比分别下降15.6%和13.7%。在应用方面,全国已投运氢燃料电池汽车2.7万辆,建成加氢站540座,分别占全球总量的28.4%和40%。

目前,全国已有超过20个省(区、市)制定了氢能产业发展规划,规划年制绿氢产能达150万至200万吨。随着国际航运业加快推进净零排放,绿色甲醇需求预计将从现在的每年数十万吨大幅增长至2030年的3000万至4000万吨。我国作为全球航运大国,对绿色甲醇及其关键原料绿氢的需求将同步快速增长。

主要新闻来源:央视新闻客户端、新华网、国际能源网、中国能源网、国家能源局、PV Magazine